北京人艺带来的话剧《油漆未干》在浏阳上演,环环相扣的剧情,引人入胜,带给观众极致体验。记者彭红霞
北京人艺院长讲述“一出好戏”背后的故事
11月8日晚,由中国话剧表演“最高殿堂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(下称“北京人艺”)带来的话剧《油漆未干》在浏阳市欧阳予倩大剧院精彩上演。该剧情节环环相扣,引人入胜,带给了现场观众酣畅淋漓的艺术体验,也拉开了浏阳市纪念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。
9日,在纪念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艺术交流座谈会上,除各路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发言外,北京人艺院长任鸣也跟大家分享了“一出好戏”背后的故事,以及北京人艺与欧阳予倩的不解之缘。
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
《油漆未干》首次离京演出,本次是第70场
《油漆未干》是法国著名喜剧,在上世纪30年代由欧阳予倩先生自英文版转译并搬上中国舞台。2004年,欧阳山尊将剧本重新校订后,北京人艺首次上演。此次适逢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,北京人艺不远千里来到浏阳,为观众上演“一出好戏”。
北京人艺是中国话剧表演的“最高殿堂”,此次能够专程来到一个县级市演出一场话剧,很难得。“我们是怀着非常虔诚的心来浏阳演出的,《油漆未干》能够在欧阳予倩先生的故乡演出,我认为非常有意义。”
任鸣表示,本次是北京人艺演出《油漆未干》的整整第70场,而前69场全部是在北京演出。“《油漆未干》作为第六届欧阳予倩艺术节开幕式剧目演出,在北京人艺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。”
尽管在浏阳只演一场,但是剧组进行了精心准备,任鸣说:“在北京排了10天,来到浏阳之后我们也是抓紧时间排练,只为能将高质量、高水准的演出献给浏阳人民,更好地纪念欧阳予倩先生。”
在两个半小时的表演中,观众沉浸于其中,除了每一幕间隔中的掌声外,现场鸦雀无声。结束后,现场再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。“浏阳的观众非常好,也激励演员在台上更好地发挥。”任鸣表示。
欧阳予倩与北京人艺的“不解之缘”
11月9日的艺术交流座谈会上,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欧阳予倩纪录片,任鸣看后表示特别感动:“欧阳予倩诞生在浏阳,这是他生命的起点,而他的追悼会是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举行的,那是他生命的终点。我们在首都剧场、浏阳都演了《油漆未干》,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。”
说起欧阳予倩与北京人艺和自己的渊源,任鸣的话匣子打得更开了。“欧阳予倩是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,我是中央戏剧学院1982级学生。作为徒子徒孙,我们对中央戏剧学院,对首任院长充满敬意和感恩。”
任鸣回忆,1983年他读大二时,欧阳山尊在中央实验话剧院排了《油漆未干》,当时他连看了三遍,非常喜欢。“这完全是典型的教科书,由于喜欢这部戏,我托人复印了一份剧本,搁在自己的保险柜里,就想着什么时候能排这出戏。”
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,2004年,欧阳山尊提出由北京人艺来排演《油漆未干》,并指定由任鸣来担任导演。“正中下怀,我马上就答应了。”任鸣笑着说,本次剧组中的吴珊珊(饰演关尼)和李洪涛(饰演哈医生)还是第一版的“元老”。
当时首演的情景,任鸣仍记得很清楚。由于首都剧场早就安排满了,所以当时首演是在附近的另一家剧场举行。任鸣随身携带着当时的宣传册,时间写着2004年5月8日。“当时盛况空前,北京话剧界所有能来的重量级人物都来了,共同纪念欧阳予倩这位中国话剧先驱。”
“在中国文化大师中,欧阳予倩非常独特。”任鸣说,他横跨艺术多个领域,“他是通才、全才、天才,从创作涉及领域宽度来看无人能及。”
“我们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将更多像欧阳予倩先生这样的大师的作品搬上舞台。”任鸣表示,北京人艺计划继续排演欧阳予倩的作品,让大师的作品不仅停留在戏剧史和博物馆中,更要在鲜活的舞台上向观众推广和宣传。